税务筹划方案之社交电商系列三:如何摆脱“传销”嫌疑?(投资消费模式绝不是传销)
随着“互联网+创业创新”的推进,社交电商的发展突飞猛进,5G时代信息的加快建设,社交电商产业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报告显示,过去5年我国社交电商市场复合增长率为60%,去年成交额达1.2万亿元。目前,我国社交电商消费人数已超过5亿人,从业人员规模超过4000万人。
但是经研究调查,得出社交电商经常出现几个问题:给自由职业者或者推广者发佣金,且没有社保;有酬无票,没有任何进账的项目;收入无税、分佣逃税,这是最常见的税务不合规问题。
有企业老板抱怨:“一般纳税人,只有销项发票,没有进项发票,怎么合理避税”?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为:0%、6%、9%、13%,按照项目类型不同,可以开出相应税率的普通和专用发票。一张薄薄的发票,若开具不规范,不合规处理的话,企业将会面临涉税风险,导致企业税负繁重。
以案说法,根据社交电商的涉税问题线索分析:深圳市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做社交电商的,因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经调查,该公司设有一家分公司,但没有实体公司存在,涉嫌为空壳公司,但两家公司都有向其他公司开具大量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认定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有购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嫌疑。
为什么社交电商出现众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嫌疑?在共享经济时代下,社交电商存在较多的推广费用,且代理多为个人,因此推广佣金无法给平台开票,这就导致平台成本无法列支,利润虚高,税负也高。自由职业者无法向平台提供服务发票,且个人劳务所得常漏缴个税,作为有代扣代缴业务的平台公司和自由职业者均存在税务风险。
这就是为什么“钱花了无发票”的问题,很多流水都是实实在在的,但是收款方没有提供发票,一直无法入账。当代理人数众多,自行去代开发票,流程麻烦且需要缴纳的个税税负较高。这种情况下,企业会用劳务报酬的方式来给店长、团长,包括销售人员等做分佣。劳务报酬最大的问题是,它一定是按次征收,并且必须拿发票入账,交给税局代开去。税局代开,就面临着要交增值税的问题。
此外,社交电商曾一度被人们误以为是“传销”,认为只要发展“下线”,就是传销。2019年3月14日,社交电商平台“花生日记”因涉及传销违法行为,被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责令改正,并处罚15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7306.58万元,累计罚款7456.58万元。2019年3月18日,深圳警方发布通报称对“云集品”特大网络传销犯罪团伙开展收网行动,抓获多名主要嫌疑人。
一张罚单,震惊全国!社交电商的罚单一张又一张地开出,警告社交电商平台企业老板在经营时,要考虑到合法合规性!
一张张薄薄的发票、一张张薄薄的罚单,企业不堪负重啊!社交电商如何避免传销的坑,轻松搞定合规难题?
1、擅用税收减免政策
从2019年1月1日起,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换句话说,基本上年收入在120W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电商从业者们基本可以做到免交税!
2、利用不同地区税收扶持政策
部分地区的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会通过区域性税收优惠、简化税收征管办法等税负较低的方式吸引企业。通过转变业务关系或者改变商业模式和对象等合理合法的方式,是可以达到降低经营成本的目的!
3、跟着税务筹划公司这样做,更踏实
目前,税务筹划公司纷纷围绕社交电商企业老板的痛点和难点制定税务筹划方案。对于很多兼职平台、共享经济平台、社交电商平台来说,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支付给兼职人员的劳动报酬该如何入账?
《电商法》的颁布,就让社交电商和传统电商变得有法可依走上了正轨,随着监管的不断深入和常态化,社交电商行业只有合规守法经营,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才能长远发展。
社交电商节税方案,可参照“众包用工”创新节税模式:
改变用工属性,将原来的与自由职业者直接结算服务费的模式,转变为与京灵财税灵活用工平台企服的落地公司结算项目总包服务费,由京灵财税灵活用工平台企服与自由职业者结算个人报酬,相关纳税义务由京灵财税灵活用工平台为企业合理筹划,做到最节税,企业所得税全免,开具6%增值税专票,并且可以享受部分地区独有的税收优惠政策!
业务逻辑,一看即懂:
术业有专攻,企业合理节税的方式需要往前看,寻找最合适、合规的税务筹划方案,然后企业才可以有很多可以探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