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节税:平台缺发票、个人税负高怎样合规节税(什么叫税负)

社交电商节税:平台缺发票、个人税负高怎样合规节税(什么叫税负)

国家新一轮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以来,现在所有企业都忙着处理税务问题,中小企业税务问题清零过程中,社交电商不幸落难,主要是因为阻碍社交电商发展的税务杀手有两个:平台缺发票、个人税负高。

社交电商行业因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本次疫情中,不但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甚至从某个角度来说疫情成了这个行业的利好。

与其他商业模式相比,社交电商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人际关系进行链式直销,获得了巨大流量。而从业者,也多为自由职业者或者兼职人员,而非平台员工。

 

正因社交电商从业者不是平台员工,平台向从业者结算佣金成为一大难题,如果按照劳务费支付,则需要缴纳20%、30%或40%的个税;如果直接发放则平台形成无票支出,平台方需要自己在佣金之外额外承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股东)、附加税等,接近50%,苦不堪言。

当然,根据新税法,现在劳务报酬并入综合所得,个人只需要预缴,然后下一年汇算清缴,但是汇算清缴时候是与薪资等共同计算,因此收入叠加,就要按照更高的税率缴税。

比如某人月薪资收入是1万元(不计算社保公积金等),在平台上收到佣金也是1万元:如果只算1万薪资收入,他每个月需要缴纳790元,税率是7.9%;但是平台收入与薪资收入汇算清缴之后,他每个月的缴税额就成了2590元,而不是(790元2)=1580元,税负增加到了12.95%。

那么该怎么处理呢?可参照京灵财税灵活用工平台“众包用工”创新节税方案。

社交电商迎来利好,企业老板只顾着投入高成本,然而缺乏有效的税务筹划方案和用工管理,导致产品泛滥,暴力刷屏和类传销的分销模式,深受不良影响。很明显,税务风险难平息,企业只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唯一能做的就是业务转型。

业务转型本质上就是改变用工属性,将原来的与自由职业者直接结算服务费的模式,转变为与京灵财税灵活用工平台企服的落地公司结算项目总包服务费,由京灵财税灵活用工平台企服与自由职业者结算个人报酬,相关纳税义务由京灵财税灵活用工平台为企业合理筹划,做到最节税,直接享受部分地区独有的税收优惠政策!

另外,社交电商平台的代理多为个人,因此推广佣金无法给平台开票,这就导致平台成本无法列支,利润虚高,税负繁重。若违规代开发票,更加导致需要缴纳的个税税负较高。反之,采用税务筹划解决方案,利用业务外包的形式,不仅能够解决平台发放佣金的问题,还满足代缴个税需求,京灵财税灵活用工平台企服可以做到收入仅用按1%核定缴纳个税,提供完税证明。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